曹禺
35210
赞数:970
给他点赞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曹禺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1934年发布话剧处女作《雷雨》,其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代表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其中凭借《日出》获得了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详细介绍 PROFILE +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曹禺是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1934年发布话剧处女作《雷雨》,其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代表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其中凭借《日出》获得了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人物简介
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萬),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主要经历
1913年,3岁即随继母看戏,得以观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等中国传统戏剧,这些戏曲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2年,秋考入南开中学为二年级插班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戏剧活动,且加入南开新剧团。

1929年,父亲中风逝世。同年九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1933年,夏秋之间作《雷雨》,秋入读清华研究院。开始与郑秀恋爱,秋季应聘赴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1935年3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曹禺甚表愤慨,于是创作《日出》。

1936年6月,与鲁迅、巴金等77人共同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同年秋作《原野》。

1937年5月,《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

1938年,夏秋之间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易名《黑字二十八》,同年10月上演。

1940年,上半年作《蜕变》《正在想》,下半年作《北京人》。

1942年,年初辞去国立剧专职务,由江安到重庆。在复旦大学兼课,教授英语和外国戏剧。创作改编出四幕剧《家》和独幕剧《镀金》。

1943年1月,翻译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与老舍一同赴美讲学。

1947年,2月由美国抵达上海。秋,电影剧本《艳阳天》完稿,自任导演,由文华公司拍摄。年底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秘密离沪去香港。

1949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化装成商人,由香港乘船抵烟台解放区。4月,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和平代表团,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国民议会会场举行世界和平大会。同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随后,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相继成立,分别当选为常务委员、编辑出版部负责人和委员。

195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告成立,任院长一职。

1954年,发表《明朗的天》。

1960年,创作并完成历史剧《卧薪尝胆》完成,后易名为《胆剑篇》。

1978年,五幕历史剧《王昭君》发表。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在北京医院辞世。

主要作品
1934年写就《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

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

词条所在榜单
赞 970 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