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1961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东郊幸福村的朝鲜族家庭。他的父亲遗憾儿子没能在八一建军节那天出生,曾把他的生日从8月2日改为8月1日。崔健的原名是崔建军,后来崔健认为这个名字没有个性,就改成了崔健。崔健的父亲崔雄济是个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母亲张顺化是朝鲜族舞蹈团的成员。他的父母汉语水平都不是很高,也造成了崔健童年时有口吃的毛病。随着崔雄济工作的调动,他的家庭先后住过幸福村、灯市口、空政文工团、空军学院,崔健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军队的环境下长大的。崔雄济称崔健从小就对‘“自己不明白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常常独自观察和思考。”
1975年,崔健开始学习吹小号。崔健在小学时就展现出了在文字上的天赋,他的老师曾向他的父亲建议放弃音乐专攻文学,但被崔健自己拒绝了。
1976年,崔健学会了《贝尔曼小号协奏曲》。沈阳军区文工团和北京军区文工团在社会上招收小号演奏员,崔健的演奏获得了考官的极大好评。沈阳军区发去了调令要招收崔健入伍,但由于崔健的母亲的反对而未成行。而北京军区文工团直接找到了崔健与他会谈,因为无需离开北京,获得了崔健本人和父母的许可。但被学校以影响“上山下乡运动”为由拒绝了。
1979年,崔健中学毕业,在家待业。不久以后,工程兵文工团和总政治部文工团先后请崔健去帮忙吹号。
1981年,崔健成为北京交响乐团小号乐手。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大部分行业停留在十几年前。中国官方的演奏乐器都是不插电的,摇滚、流行、爵士这些现代音乐领域一片空白。崔健所在的北京歌舞团按当时仅有的文艺形式将团员分为古典与民乐,崔健负责古典弦乐的小号部分,但这并没有占用他的太多时间,因为他是第三小号,一般一场演出只需要一把小号,他不经常上场。面对团员们的空余时间,定音鼓手周亚平很快想出了赚钱方法。他把目光放在大批因改革开放而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与专家身上,与外交人员饭店这种专门为外国人提供住宿餐饮的机构接触,自组小乐队,为他们演奏日本、欧美电影里的歌曲。崔健因为能出色地用英文演唱《草帽歌》而被邀请进来。当时大部分歌手都是民乐出身,只会李谷一或蒋大为的唱法,但崔健不同,他能非常准确地模仿那些英文歌手或刘文正之类的唱法,这在当时很少见。和同时期的摇滚乐手略有不同,崔健当时迷恋的并非重金属,而是在北京歌舞团时期就接触到的爵士乐,它的自由与即兴让崔健相信不应让演奏方法成为艺术家的压力。崔健听到外国旅游者和学生带进中国的磁带,他开始学弹吉他,并很快当众演唱。
1983年,崔健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它》。
演艺经历
七合板时期
1984年,崔健发行《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这是崔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有意识地直接汲养于欧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但是崔健认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才是他第一张正式发行的音乐专辑。11月,崔健与另外六位专业音乐人成立了乐队七合板。在北京的小餐馆和小旅馆里演奏西方流行音乐。这是中国第一支这一类型的乐队。
1985年,崔健发行专辑《梦中的倾诉》,这张专辑真正出现了崔健的第一首原创作品《艰难行》,这也是崔健继《我爱我的吉它》之后创作的第二首作品,亦是第一首正式发表的作品。《艰难行》之外,另外一首原创作品是刘元创作的《我的心愿》。专辑的其余十首作品则全为翻唱,并且主要分为翻唱台湾和欧美作品两大部分。这一年崔健写出了他的、也是中国的第一首摇滚作品《不是我不明白》。6月,七合板乐队被迫解散。11月崔健的《浪子归》出版。
摇滚生涯开始
1986年,崔健与七合板乐队带着《不是我不明白》和《最后的抱怨》两首歌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孔雀杯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但因为他们的唱法在当时尚难以被主流接受,因此在首轮角逐中就被淘汰出局。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的编辑吴海岗提议举办“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经过好友王迪的推荐崔健也在受邀之列,并成为三十位独唱歌手之一。而他的独唱作品《一无所有》在报批过程中,虽然让当时的东方歌舞团的负责人王昆一度因为崔健迥异于当时审美习惯的演唱方式而有担忧,但在经历过两遍采排后正式同意崔健在晚会上正式上场。5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国际和平年的音乐会上,崔健穿了一身农装走上舞台,演唱了他的新作《一无所有》。歌曲结束时,被震撼的观众起立鼓掌。晚会临近尾声时《让世界充满爱》首唱登场。当唱到第三部分时,站在第三排的崔健跳起了太空步。
1987年,崔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再度演出时以摇滚方式翻唱了革命经典歌曲《南泥湾》,也让他的音乐很快被禁播,而崔健本人随后更遭到了已经从北京歌舞团独立出来的北京交响乐团开除出团的处罚。2月,崔健在北大举办了演唱会。崔健离开北京歌舞团后开始为ADO工作,ADO的两名外国使馆雇员为北京介绍了雷滚、布鲁斯和爵士乐。他们将有节奏的动感音乐带进崔健的音乐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