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9年-783年),京兆万年人,唐朝名臣、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合称“颜筋柳骨”。他革新楷书,打破初唐妍媚书风,确立盛唐气象的雄浑范式,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风格被称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先启后,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影响极大,堪称百世之宗。
中文名: 颜真卿
别号名称: 颜鲁公、颜文忠、颜平原、颜太保
出生日期: 709年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祖籍: 山东临沂
出生地: 陕西西安
生肖: 鸡
去世日期: 783年08月23日
职业职位: 书法家、官员
主要成就: 创颜体书、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等
主要经历
景龙三年(709年),出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省西安市)。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中进士甲科,之后任校书郎之后。
天宝元年(742年),回到长安,并中博学文词秀逸科,十月,被任命为醴泉县尉。
天宝八载(749年),升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杨国忠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
天宝十一载(752年),转任武部员外郎,因杨国忠的排挤,于第二年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宝应元年(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他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拜尚书右丞。
大历三年(768年)四月,改任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抚州百姓为了纪念颜真卿,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建中四年(783年),被叛军缢杀,终年七十六岁。被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主要作品
书法作品
《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诗文
《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
人物影响
颜真卿自幼勤奋好学,书法受家庭和外祖家殷氏的影响,同时得张旭指导,广汲书法名家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之营养,融会贯通,形成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为百世之宗。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又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