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
35681
赞数:6900
给他点赞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晚期书法家、诗人,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初学王羲之,融汇欧阳询、颜真卿之长,独创“柳体”,以骨力遒劲、结构严谨著称,与颜体丰润雍容形成鲜明对比,人称“颜筋柳骨”。其书法理论强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将人格修养与艺术追求融为一体,深刻影响了宋元以降的书法发展。代表作《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神策军碑》等,成为后世楷书典范,至今仍是书法入门必学范本。
详细介绍 PROFILE +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晚期书法家、诗人,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初学王羲之,融汇欧阳询、颜真卿之长,独创“柳体”,以骨力遒劲、结构严谨著称,与颜体丰润雍容形成鲜明对比,人称“颜筋柳骨”。其书法理论强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将人格修养与艺术追求融为一体,深刻影响了宋元以降的书法发展。代表作《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神策军碑》等,成为后世楷书典范,至今仍是书法入门必学范本。

中文名: 柳公权
别号名称: 柳少师、柳学士、柳尚书
出生日期: 0778年01月01日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生肖: 马
去世日期: 0865年01月01日
职业职位: 书法家
主要成就: 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

主要经历
大历十三年(778年),出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其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赋。

元和三年(808年),参加科举,以状元及第。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楚州刺史李听升任夏绥银宥节度使时,进入其幕府,任掌书记。

元和十五年(820年),升任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后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开成五年(840年),任右散骑常侍,后屡次迁官,任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后更历任左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

大中(847年-860年)初年,转任太子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去世,时年八十八岁,获赠太子太师。

主要作品
《金刚经碑》《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冯宿碑》《羲阳郡王苻璘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原道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复东林寺碑》《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

人物影响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词条所在榜单
赞 6900 踩 0